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原來「這個」也會造成下背痛?

 原來「這個」也會造成下背痛?——腎臟與腰痛的關聯!


每次下背痛時,第一個想法可能是:「啊可能又閃到腰了!」「還是年紀大了長骨刺咧?」「難道是椎間盤突出跑掉的嗎?」「又或者是脊椎錯位了?」「還是最近姿勢太差了?」。我想這些想法可能出現在許多人的腦海中。

但有些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下背痛時不管怎麼拉筋、放鬆肌肉甚至做核心運動,好像都沒有太多的改善。那麼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元兇——腎臟你知道嗎?腎臟問題其實也會引發下背部的疼痛與不適!


腎臟在哪裡?

腎臟位於我們後側,腰椎兩側,大約在第12根肋骨與第3腰椎之間。左右腎的高度不一樣,右腎低(T12-L3),左腎高(T11-L2),如下圖。

(圖片來源:UEN Digital Press with Pressbooks)


腎臟與背部肌肉與筋膜非常靠近,左右腎的前側下半部與腹橫肌筋膜、腰大肌、腰方肌相連,所以當腎臟發炎、水腫、結石,或長期壓力導致循環不良,就可能產生「深層的下背痛」。

腎臟位在身體後側,所以從後側觸診最容易摸到腎臟,通常會從「肋腰角 costovertebral angle」觸摸。肋腰角是從最後一根肋骨與腰椎所夾成的夾角,這個位置最接近腎臟。如下圖。

(圖片來源:Musculoskeletal Key)


怎麼分辨「腎臟型下背痛」 vs「肌肉骨骼下背痛」?

觀察以下幾個指標:

1. 疼痛位置:通常腎臟型的疼痛位置較深層,而肌肉骨骼型的疼痛較表淺。

2. 姿勢改變:腎臟型較與姿勢無關,但肌肉骨骼型與姿勢很有關係,可能會因為姿勢上的改變而產生疼痛。

3. 敲擊肋腰角:若是腎臟型下背痛個案,敲擊肋腰角會有明顯痠痛,但肌肉骨骼型不會有明顯症狀。

4. 伴隨其他症狀:腎臟型的個案可能同時伴隨著頻尿、血尿、疲倦等症狀,甚至在排尿憋尿時也會誘發出其他症狀。

如果你出現深層腰痠痛+尿液異常+容易疲倦,千萬不要忽略,這可能是腎臟在向你發出警訊!

一定切記先去腎臟科報到確認腎臟的問題!


哪些習慣會讓腎臟「吃不消」?

  • 常熬夜、壓力大

  • 水喝太少:現在天氣炎熱,補充的水分一定要更多才能把流失的水分補回來。

  • 蛋白質攝取過多:許多健身愛好者強調肌肉線條,所以會過度補充蛋白質但卻沒有足夠的運動量,導致腎臟負擔過大。

  • 飲食高鹽、高油

  • 長期憋尿或服用止痛藥

  • 久坐不動,導致循環不良

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腎臟功能下降或筋膜循環受阻,進而牽動下背部筋膜張力、造成深層的腰痠背痛


物理治療怎麼幫助腎臟型下背痛?

物理治療師會針對:

  • 肋腰角、腰方肌、腹橫肌進行筋膜與深層組織放鬆

  • 針對腎臟區域進行腹部內臟筋膜鬆動手法

  • 調整姿勢與腹壓,改善腎臟區域循環與壓力

  • 指導病人適合的伸展與核心穩定運動,減少內臟性張力對腰部的影響。

  • 衛教日常生活飲食、喝水、排尿。

若在腎臟科檢查後,有任何的腎結石、腎水腫或是其他問題,請先將腎臟的問題處理後,若還是有症狀在尋求物理治療師的介入。


結語

下背痛不見得只是腰椎或是肌肉的問題。當我們更深入理解內臟與筋膜的關係,就能找到更根本的解決方式。下次當腰痛久治不癒,不妨問問自己:是腎臟出問題了嗎?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胸椎好卡!你可能忽略了「這裡」!

 胸椎好卡!你可能忽略了「這裡」!——原來問題不只是姿勢


「最近怎麼連深呼吸都覺得不順?」「轉身好像轉不過去,感覺卡住!」
「胸口悶悶的,但心臟檢查也沒事,怎麼回事?」
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呢?

當胸椎僵硬緊繃、肩背痠痛,甚至連躺著休息也都無法完全放鬆時,通常我們會懷疑的是「是不是駝背造成的?還是長期久坐姿勢不良導致的呢?又或者是我有脊椎側彎呢?」等姿勢相關的問題。

但你知道嗎?有時候造成胸椎活動受限的元凶,不是單純脊椎肌肉的問題,而是來自你的內臟——胃。


為什麼「胃」會影響到你的「胸椎」呢?

胃的位置落在胸椎第6至第12節,上方連接著橫膈膜,前下方連結著腹部肌群(腹直肌、腹橫肌)的筋膜,並貼附在胸椎第6至第9節的前側,這個區域正好是我們常感到「中背卡住」的部位。



雖然胃是內臟器官,但它與我們的神經系統與筋膜結構密切相連,因此當胃出現問題時,背部也可能出現相關症狀。當胃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慢性胃炎、胃潰瘍),可能會產生交感神經反射痛,表現在背部、肩胛骨下緣到胸椎中段僵硬或疼痛。

這種現象稱為「內臟-體壁反射」(viscerosomatic reflex),意思是:當內臟發炎、緊張或功能異常時,會透過神經與筋膜牽連,引發體表或肌肉骨骼系統的變化,簡單來說:內臟有問題 → 體表會跟著出現疼痛、肌肉緊繃僵硬或活動受限。


胃部緊張會造成什麼樣的身體變化?

  1. 胸椎活動減少,導致卡住與僵硬
    當胃部緊繃,會牽動與其連結的橫膈膜與腹橫肌,進而限制胸椎T6–T9節的活動性。這段脊椎一旦卡住,不僅會感覺中背悶痛,旋轉角度受限,同時也會造成呼吸變淺、無法完全放鬆上半身

  2. 駝背加劇,惡性循環形成
    當胃不適時,身體會不自覺採取「前傾、保護性姿勢」,也就是駝背,這種駝背姿勢會讓橫膈無法充分運動,胸廓變得更僵硬,進一步加重胸椎卡住的情況,形成一個胃-胸椎-姿勢的惡性循環


怎麼知道「胸椎卡」跟「胃」有關?

觀察以下幾個身體訊號:

🔸胸椎T6–T9區域悶、卡、痠:胸椎T6–T9大約在女生內衣線的位置,也就是我們的中背
🔸深呼吸時背部緊繃:深呼吸時可能因橫膈肌受限
🔸經常胃脹氣、消化不良:內臟緊張可能反映到背部
🔸吃飯後或壓力大時,背更卡 
🔸拉筋或按摩無效,只有短暫舒緩 

以上幾種現象都在告訴你,你的胸椎卡可能和胃有關唷!

改善方法

若你懷疑自己是「胃牽連胸椎」的情況,以下是更有效的處理方式

放鬆橫膈與腹部深層筋膜

  • 透過深呼吸訓練(如鼻吸→腹撐→嘴慢吐),喚醒橫膈的活動度。
  • 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內臟筋膜釋放,針對胃、腹腔與肋骨下緣做放鬆處理。

提升胸椎活動度(搭配腹部放鬆後進行)

  • 泡棉軸滾動胸椎上背。
  • 貓牛式動作配合呼吸,幫助胸椎與橫膈肌協同運作

改善生活習慣與飲食節奏

  • 規律吃飯,定時定量,不要狼吞虎嚥。
  • 吃飽後避免立刻躺下或駝背久坐。
  • 緩解情緒壓力,因為壓力也會使胃部緊縮。


結語:

胸椎好卡,不一定只是肌肉緊或骨頭歪,有時候,是你的內臟在發出求救訊號!當我們學會傾聽身體深層的連結,你會發現,調整內臟張力比拉筋更能真正解開卡住的背。別再只是做背部拉伸了,從「裡面」開始調整,才是身體真正的鬆!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