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筋膜課程心得分享
一直很期待內臟筋膜第三階段的課程,因為第三階段的內容會學習到骨盆腔內的內臟。以前在治療的過程中,就發現骨盆腔的問題非常複雜,骨盆這裡的結構韌帶非常紮實,是很穩定的關節,加上骨盆腔內的內臟也緊緊地連在一起,是個封閉的系統,所以許多腹部開過刀的個案,常發生骨盆疼痛的問題,但就以往的肌肉骨骼手法,並沒有辦法把所有症狀緩解,所以促使我今年看到課程時就馬上報名了!
非常喜歡這次的上課老師Matteo,老師上課的節奏、速度非常舒服而且好吸收,外加老師的英文用字都很簡單比較好聽懂😄,以及在做任何手法前,都會先用解剖構造示範,讓我們操作時,更清楚手勢的位置。老師也很樂意在我們身上示範,讓我們感受老師的手感,以及不同內臟的深度。
老師上課強調的概念:
🔶解剖位置很重要:一定要很清楚現在在做什麼組織,知道現在手下的位置是什麼內臟。因為每個內臟摸起來質感不同。
🔶組織反映一切:身體的組織會說話,先讓自己內心放空靜下來,將手放在個案身體上,讓他們把身體經歷過的壓力、張力反映出來。
🔶先感受再思考:先讓自己感受到組織反應的張力,再來去思考這是什麼位置?這是哪個筋膜組織?
另外也很喜歡導師提出的想法,“身體可承受代償的能力(capacity of compensation)”。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承受代償的能力,但能力的多寡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承受非常多代償,但沒有任何症狀,不過有些人身體僅能承受一點代償,身體症狀就非常明顯。
身體就像一杯水,承受許多張力或是壓力,當這些壓力張力累積到超過身體可以負荷的程度,就會造成身體張力增加,症狀增加。但最後造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一定會是主要問題唷!(下圖為仿畫老師黑板上的圖)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有些人X光照出來很多骨刺,但卻沒有任何症狀呢?或是說為什麼有些人影像學看起來很嚴重,但症況卻不明顯呢?或許可以用這個概念解釋。
很多時候,個案有結構上的問題,或是影像學上顯示異常,但個案症狀卻不明顯,通常症狀的出現取決是個案”身體可以接受代償的能力“。內臟筋膜手法的概念在處理的是增加身體可以接受代償的能力,當能力增加,症狀自然就會下降。
許多個案會問我,「那我做了內臟筋膜手法,這樣我的內臟就會好了嗎?」,很抱歉這個手法不是在治療內臟,而是在幫你把身體上異常的張力處理,增進身體組裡的循環,改變身體的壓力,當整體被調整時,身體可接受代償的能力增加,症狀就會隨之下降了唷~
但不管是什麼問題,就先好好感受吧😊
附上最後一天上課與老師的合照,老師是個很帥的義大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