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你的姿勢正確嗎?

正確坐姿這個議題真的是老生常談,在網路上都可以查詢到很多的相關資料,但看了這些資料後,你知道要怎麼調整到正確坐姿嗎?


調整正確坐姿有五大重點,接下來也有會照片輔助說明,會比較清楚。

第一個重點:屁股坐深,讓屁股紮實地坐在椅子深處。

當我們一整天久坐時,千萬不要像軍人坐姿,只做1/2的椅子,絕對要讓屁股扎實的坐進椅子深處!這樣我們的腰部才有機會被椅靠支撐。


第二個重點:背靠支撐。整個上背和腰都要支撐到,不能只有腰靠著而已!

這裡一定要幫我打100個星星記號🌟,背靠支撐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麼會說這麼重要呢?在我去了許多公司臨場訪視後,發現許多人的背靠是裝飾用的,言下之意就是背靠擺著而已,根本沒有將你的背扎實的靠在背靠上!另外雖然許多訪間的腰靠或是背靠都是建議擺在腰部,但是現在普遍使用的椅子在腰部都有凸起的支撐,若再將腰靠放在我們的腰後側,我們的屁股會被往前推出去,很容易讓屁股坐不深,腰部鏤空沒有支撐唷!所以我會建議將腰靠或是背靠往上放,放在上背的位置,讓背部有支撐,若腰部有懸空感,在另外加一個小枕頭即可,不需要使用太厚的腰墊唷!另外,坐好之後,將椅子鑲進去桌子裡,讓身體夾在桌子和椅子中間,讓你沒有空間駝背了唷!(如圖一)

   圖一

第三個重點:肩膀、手肘位置,與桌子高度很有關係!

當在坐姿時,調整桌椅高度,讓雙手放鬆支撐在桌上不聳肩,但由於大部分辦公桌無法調整高度,所以這時可以透過調整椅子的高度,讓雙手平放在桌上,若桌子太高(椅子太低)容易出現聳肩的姿勢(圖二)!另外,坐姿時,手肘彎曲略大於90度,且手肘距離身體一個拳頭,切記不讓能手肘靠身體太近(圖三),否則很容易會誘發出聳肩肌群收縮造成緊繃。此外,同仁們久坐時都在使用鍵盤以及滑鼠,所以鍵盤滑鼠的位置就很重要了!鍵盤滑鼠放在距離身體一的小手臂長的位置,讓小手臂支撐在桌上,避免懸空造成網球肘。

   圖二

   圖三

第四個重點:視線高度與螢幕高度相關,螢幕高度與脖子姿勢相關。

當坐姿調整好後,再來就是調整螢幕位置。通常建議螢幕放在我們正前方,且我們視線平視螢幕的上1/3,這樣可以避免過度的低頭,造成頸椎的壓力。另外如果有兩個螢幕以上,建議將兩個螢幕並排,放在正前方,避免頸椎過度往某側旋轉。


第五個重點:雙腳踩地,減少腰椎壓力。

前面四個重點調整完後,有可能雙腳會有點懸空踩不到地板,這時建議加腳踏墊支撐雙腳,避免雙腳懸空晃來晃去,產生下拉的力量,容易造成腰椎前傾,增加腰椎壓力。

五個重點建議照順序,從重點一開始調整,把每個重點堆疊上去,將自己擺在正確坐姿!當然,因為不是每個辦公室都有升降桌、升降椅或是可調整升降的螢幕,但因為這些環境限制,我們可以把自己擺在一個相對較好的姿勢,並提醒自己,每小時起身活動,可以是上廁所、喝水,也可以是伸展運動,讓自己遠離坐姿,避免越坐姿勢越差唷!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咳嗽也會骨折?淺談壓迫性骨折

個案最近得A流,症狀除了嚴重發燒,還有連續性的嚴重咳嗽,咳了好幾個禮拜,但某次咳完,突然覺得腰非常痠痛,彎腰、翻身、轉身都覺得不舒服,連刷牙洗臉身體往前傾的動作都覺得僵硬。後來X光檢查後才發現,原來腰椎壓迫性骨折了!


什麼是壓迫性骨折?

脊椎受到壓力而產生骨折或是骨裂的現象,有可能是跌倒、車禍外力造成,但其實大部分的壓迫性骨折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就會造成,最主要原因是骨質疏鬆,當骨質密度低時,輕微的壓力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了,像是長時間一直彎腰或是反覆的打噴嚏或是咳嗽,脊椎壓力增加就有可能造成壓迫性骨折。通常壓迫性骨折會發生在胸椎第十二節和腰椎第一節,因為這兩節是脊椎曲度方向改變的位置,從後凸的胸椎轉成前凸的腰椎,骨頭受力的方向也會改變,所以當有些微外力介入時,就會產生剪力,造成壓迫性骨折。


圖片來源:台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

壓迫性骨折好發族群

壓迫性骨折好發年長者以及在50歲以上的女生,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為何會強調停經後呢?因為停經後的婦女通常會伴隨骨質疏鬆,當骨質密度下降時,只要一點外力,就很容易會出現骨裂或是骨折的狀況!所以骨質疏鬆是造成壓迫性骨折很大的原因。

如下圖,A為健康完整的脊椎,B為壓迫性骨折的脊椎。健康的脊椎骨質密度高,骨小樑多,支撐力佳,但壓迫性骨折的脊椎,可以發現骨質較不緻密,且骨小樑較少,支撐性不夠就容易塌陷。

                                                                    圖片來源:Devon P., et alWorld J Orthop 2022.  

既然骨質疏鬆是造成壓迫性骨折很大的因素,那麼就要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會骨質疏鬆呢?

講骨質疏鬆前,先來講骨質怎麼生成?骨頭裡會有成骨細胞、破骨細胞以及骨細胞,成骨細胞講骨質生成,破骨細胞則是將骨頭破壞吸收掉,一般來說,破骨細胞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將骨質破壞,但成骨細胞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將骨質生成完全。

現在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除了與內分泌的失調相關,也和身上的發炎反應有關聯,當身上的發炎較多時,會影響骨質的吸收與再生。骨質疏鬆的機轉在於破骨細胞的作用大於成骨細胞。

那麼,我們知道骨質疏鬆造成壓迫性骨折很關鍵的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停經後的婦女以及年長者容易發生骨質疏鬆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族群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那就是癌症患者。

癌細胞轉移至骨頭上,也容易發生壓迫性骨折,反過來說,如果癌友們發生壓迫性骨折,就要非常注意是否與癌細胞轉移有關。另外,有些癌症治療需要賀爾蒙藥物的治療,目的是減少身體分泌賀爾蒙,阻止賀爾蒙與癌細胞受體結合,像是乳癌患者,使用賀爾蒙藥物時,身上的賀爾蒙會下降,所以會提早停經也就是進入到更年期,所以骨質疏鬆的問題就會提早出現。


壓迫性骨折的症狀

發生壓迫性骨折的當下,通常你可能正在反覆的咳嗽或是打噴嚏,這時對於腰椎產生很大的壓力,所以造成壓迫性骨折,當下會有很明確的刺痛感或是痠痛感,症狀出現的位置除了腰椎之外,有可能會往前傳到前腹以及後臀部,此外腰部會很明顯的僵硬感,所以變換姿勢時(坐到站、躺到坐),動作需要非常緩慢,否則刺痛感又會出現。另外,在壓迫性骨折的急性期,這時候手舉高拿東西,或是拿重物也都會造成腰椎的不適,原因是因為當我們在執行上肢動作時,身體軀幹的肌肉需要先收縮穩定,這時候也會拉扯到壓迫性骨折的腰椎,所以也會產生症狀。

當急性期過了後,症狀就會慢慢下降,刺痛感會消失,轉而是比較明顯的痠痛,範圍一樣會出現在腰椎,這時有些人會把這樣的症狀,以為成是平常的一般痠痛,所以壓迫性骨折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掉。


壓迫性骨折的治療與運動建議

急性期時,建議止痛冰敷休息,因為在這個時期,姿勢變換就會有產生疼痛,躺著是最舒服的姿勢,若需要起身活動,建議使用護腰支撐,避免太多腰椎的動作。若症狀很嚴重,建議尋求醫生協助評估,並接受治療,請勿自行診斷。

過了急性期後,建議開始進行簡單的運動,像是走路以及墊上運動等,讓脊椎適當受力,促進骨頭癒合,以及增加肌肉力量,同時搭配骨質疏鬆藥物以及補充鈣質、維他命D。

到慢性期後,症狀也明顯下降,運動建議中高強度以及壓力的運動,刺激骨頭力線,促進癒合,像是跳躍、深蹲、阻力性運動。

如果壓迫性骨折沒有適當的處理,透過運動以及補充鈣質、維他命D,或使用骨質疏鬆的藥物,腰椎後續就會發展成骨刺,或造成其他的問題。


若需要治療性的運動建議,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唷!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參考文獻:
Devon P., et al. Managements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narrative review. World J Orthop. 2022; 18, 13. 
。Sung CP., et al. Mid-thorac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fter mini-trampoline exercise: a case series of seven patients. Medicina 2023, 59, 1529.
。Sara M., et al. The role of high-intensity and high-impact exercises in improving bone health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Cureus 15(2): e34644.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內臟筋膜課程心得分享

 內臟筋膜課程心得分享

一直很期待內臟筋膜第三階段的課程,因為第三階段的內容會學習到骨盆腔內的內臟。以前在治療的過程中,就發現骨盆腔的問題非常複雜,骨盆這裡的結構韌帶非常紮實,是很穩定的關節,加上骨盆腔內的內臟也緊緊地連在一起,是個封閉的系統,所以許多腹部開過刀的個案,常發生骨盆疼痛的問題,但就以往的肌肉骨骼手法,並沒有辦法把所有症狀緩解,所以促使我今年看到課程時就馬上報名了!

非常喜歡這次的上課老師Matteo,老師上課的節奏、速度非常舒服而且好吸收,外加老師的英文用字都很簡單比較好聽懂😄,以及在做任何手法前,都會先用解剖構造示範,讓我們操作時,更清楚手勢的位置。老師也很樂意在我們身上示範,讓我們感受老師的手感,以及不同內臟的深度。












老師上課強調的概念:

🔶解剖位置很重要:一定要很清楚現在在做什麼組織,知道現在手下的位置是什麼內臟。因為每個內臟摸起來質感不同。

🔶組織反映一切:身體的組織會說話,先讓自己內心放空靜下來,將手放在個案身體上,讓他們把身體經歷過的壓力、張力反映出來。

🔶先感受再思考:先讓自己感受到組織反應的張力,再來去思考這是什麼位置?這是哪個筋膜組織?


另外也很喜歡導師提出的想法,“身體可承受代償的能力(capacity of compensation)”。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承受代償的能力,但能力的多寡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承受非常多代償,但沒有任何症狀,不過有些人身體僅能承受一點代償,身體症狀就非常明顯。

身體就像一杯水,承受許多張力或是壓力,當這些壓力張力累積到超過身體可以負荷的程度,就會造成身體張力增加,症狀增加。但最後造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一定會是主要問題唷!(下圖為仿畫老師黑板上的圖)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有些人X光照出來很多骨刺,但卻沒有任何症狀呢?或是說為什麼有些人影像學看起來很嚴重,但症況卻不明顯呢?或許可以用這個概念解釋。

很多時候,個案有結構上的問題,或是影像學上顯示異常,但個案症狀卻不明顯,通常症狀的出現取決是個案”身體可以接受代償的能力“。內臟筋膜手法的概念在處理的是增加身體可以接受代償的能力,當能力增加,症狀自然就會下降。

許多個案會問我,「那我做了內臟筋膜手法,這樣我的內臟就會好了嗎?」,很抱歉這個手法不是在治療內臟,而是在幫你把身體上異常的張力處理,增進身體組裡的循環,改變身體的壓力,當整體被調整時,身體可接受代償的能力增加,症狀就會隨之下降了唷~

但不管是什麼問題,就先好好感受吧😊














附上最後一天上課與老師的合照,老師是個很帥的義大利人😄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恥骨痛到無法走路?懷孕時的大魔王

恥骨痛到無法走路?懷孕時的大魔王

懷孕後期的媽媽有將近五成會發生恥骨痛,有些人甚至痛到沒辦法走路!

在懷孕過程中,隨著肚子越來越大,前側骨盆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在懷孕後期,許多媽媽們會遇到難受的恥骨痛,走路、躺著翻身,都會有很深刻的疼痛感🥺,接下來介紹恥骨痛的原因以及處理辦法!


恥骨在哪裡?

骨盆是由恥骨、坐骨和髂骨所組成,將子宮圍繞在骨盆腔中,恥骨位在骨盆前下側(如圖),在女生會陰處的上方。左右恥骨透過韌帶連結,為恥骨聯合。

恥骨痛的原因

懷孕的媽媽們會發生恥骨痛的原因,最大主因是因為身體分泌鬆弛素,讓身體的韌帶較為鬆弛,以利胎兒可以順利地經過產道生出來。雙側恥骨是由韌帶連結穩定,所以分泌的鬆弛素會造成韌帶鬆弛,導致恥骨較為不穩定,而產生恥骨痛的問題。

另外由於發生恥骨痛的時間點通常會落在懷孕28週後,這時候的寶寶會快速的吸收成長,肚子也會快速的變大,身體的重心會往前移,前側的恥骨韌帶也會被撐開,導致後方的脊椎骨盆需承受很大的重量,

在懷孕後期,有將近五成的媽媽們都會發生恥骨痛的問題,有少部分的人會發生恥骨聯合分離,導致恥骨痛的程度更為強烈,甚至連生產完都還是會有恥骨痛的問題。


恥骨痛的症狀

最直接的症狀就是恥骨的位置(會陰處上方)很痛😂,另外也有些媽媽們會有腹股溝(鼠蹊處)有疼痛感,或是腰部痠痛症狀。

這些症狀會發生在動作中,譬如說:走路時、坐到站變換姿勢,或是躺著翻身起身時也會有明顯疼痛感。


三招緩解恥骨痛

🔰休息:躺著,或是坐著休息。避免大動作拉扯到鬆弛的恥骨韌帶。

🔰支撐:睡覺時,使用月亮枕、楔型枕,支撐下腹減少下墜感。站立時,使用托腹帶做支撐,減少肚子重量造成的壓迫。

🔰穩定:由於身體分泌的鬆弛素讓韌帶鬆掉,那就透過運動來調整以及穩定。在懷孕後期較不建議平躺,對於腰椎壓力較大,所以穩定性運動以側躺為主。

以下帶領各位媽媽們執行兩個運動:

。側躺下,雙腳彎曲(剛好大腿碰到肚子下緣),將上側腳懸空,前後滑動。


。側躺下,下側腳彎曲穩定,上側腳伸直,延伸抬高,練習骨盆的穩定!


⚠️若執行運動過程中,有任何的不適,請立即停止,並尋求醫生協助唷!


祝福各位媽媽,順利走完辛苦的產期,生下最可愛的心肝寶貝❤️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4年2月17日 星期六

乳癌術後,手舉不起來!

 乳癌術後,手舉不起來!


「手好痛,舉不起來!」「胸口好緊,好難舉手」

這是許多乳癌姊妹們的心聲,為什麼乳癌術後會有手舉不起來的問題呢?

女孩們確診乳癌後,需要乳房局部切除或是全部切除,也可能需要腋下淋巴廓清!

這些手術都會在我們胸口、腋下產生疤痕組織以及沾黏唷!

再加上術後產生的淋巴水腫,導致手臂變得很重、肌肉很緊。

這些都非常容易造成肩膀問題!


這次就要來跟各位分享,乳癌術後的肩膀問題!


先來介紹乳癌常見的手術,以及疤痕位置。

常見手術:全乳切除手術、乳房保留手術(部分切除)、腋下淋巴廓清。


全乳切除手術:將乳房全部切除,通常是橫切,疤痕位在前胸,
長度約略8-10公分(根據胸部大小)。

乳房保留手術:乳房部分切除,切除腫瘤,疤痕的位置會在乳頭周圍。

腋下淋巴廓清手術:將腋下所有淋巴切除,疤痕長度較長,位在腋下至乳房外側。

乳癌手術的不同,疤痕位置也不同,影響的動作也不同唷!


全乳切除手術由於疤痕大,且位在前胸,

所以當沾黏緊繃時,會將我們的前胸以及肩膀往前帶→容易產生圓肩的姿勢。


腋下淋巴廓清的疤痕會出現在腋窩,

當沾黏緊繃時→手舉高的動作就會受限!


疤痕造成的沾黏,之前就有跟各位討論過,

手術後的傷口會產生發炎反應→許多發炎物質、纖維蛋白堆積後→產生疤痕沾黏唷!

詳細內容請看➡常常聽到沾黏,什麼是沾黏呢?


此外,乳癌後搭配的放射治療,

會讓軟組織纖維化,導致胸肌、肩頸肌肉變的僵硬緊繃。


再來就是疼痛,手術後傷口一定會有疼痛感,會習慣性地想要保護患側,

導致患側的手不敢舉,久了也會造成肌肉攣縮肩膀痛。


在乳癌術後常見的肩膀問題: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以及五十肩


肩關節夾擠和五十肩都會讓肩膀疼痛,但症狀不太一樣,

肩關節夾擠通常發生在手舉到一半時產生夾擠症狀,在肩關節周圍會有刺痛感,

所以當要舉高拿東西時,就會產生疼痛。

而五十肩的症狀,則是發現手舉不高,沒辦法將手往後背,

洗頭吹頭髮肩膀角度大的動作都會有困難。


造成肩膀痛的可能原因如下⬇⬇⬇


手術疤痕位在前側

⇨避免拉到疤痕,產生保護機制

⇨駝背圓肩更明顯,甚至手不敢舉高擔心拉扯到腋下疤痕

⇨肩胛骨往外往上位移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手術後造成神經損傷(長胸神經、胸背神經)

⇨造成肌肉無力萎縮(前鋸肌、斜方肌群、闊背肌)

⇨肩胛骨運動障礙(白話文就是叫肩胛骨動,但卻動不起來)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手術時破壞胸肌及其周遭筋膜

⇨手臂筋膜線連帶著前胸、肩頸、後背,同時緊繃沾黏

⇨肩關節產生沾黏

⇨五十肩


乳癌術後的肩膀問題,我該怎麼處理呢?


許多乳癌姐妹們在術後都會擔心是否可以這樣活動自己的患側?

在活動前確保傷口癒合完全,就可以開始活動了唷!

之前有跟各位分享乳癌後運動的注意事項,請參考文章→乳癌後可以運動嗎?


乳癌後肩膀痛的運動設計原則:拉高鬆肌動肩胛!


。鬆開肩膀肌肉,盡量將手拉高伸展

。讓肩胛骨動起來

。將動作融入日常生活中


手術後,會造成肩關節沾黏,所以要盡可能讓肩關節角度增加,

否則就會一直卡住抬不起來唷🥺

手術後會讓肩胛骨的動作變差,甚至動不起來,所以一定要讓肩胛骨動!起!來!


同時我們也可以這些動作類化到日常生活的活動中,

譬如說:手舉高時可以將手放在櫃子上伸展,

或是睡覺前將手放到後腦勺後面伸展,也可以將手大字型打開拉筋。

都是可以幫助緊繃的肩關節放鬆。


如果肩膀很不舒服,或是角度明顯受限,

也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

透過徒手治療幫助你打開沾黏的肩膀唷!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
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參考文獻:
。Helen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musculoskeletal shoulder problems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the prevention of shoulder problems trial (UK PROSPER). BMC Health Serv Res. 2018; 18: 463.
。Julie B., et al. Exercise to prevent shoulder problem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the PROSPER RCT. Health Technol Assess. 2022; 26(15): 1-124.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經濟艙症候群,你以為只有搭飛機才會遇到嗎?

 經濟艙症候群,

你以為只有搭飛機才會遇到嗎?


馬上就要迎接過年的長假了,相信許多人一定會安排出國玩。

但你知道搭長途飛機可能會遇到「經濟艙症候群」嗎?

嚴重的話,可能會致命唷!


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呢?

經濟艙症候群又叫做「深層靜脈血栓炎」,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維持久坐姿勢,加上機艙裡的空間較小,較難將雙腳伸直,造成下肢的血液循環不良,嚴重者會造成血栓。尤其飛行時間超過5小時,發生機率更高!

通常下肢需要透過肌肉當幫浦,將血液打回心臟,但當我們在機艙裡長時間活動少時,血液回流較慢,且血液的濃稠度增加,輕微者可能會出現下肢腫脹麻木、下肢較為沈重、頭暈頭漲等症狀。當血栓跟著血液循環跑到心臟時,就會造成心肌梗塞,跑到腦部,就會引起腦中風,如果血栓跑到肺部,就會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症狀,這一定要趕快就醫,否則會有脆死的風險唷!


經濟艙症候群的好發族群

  1. 長途旅行者 長時間的飛行使得血液在身體中滯留,增加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老年人 年長者通常活動量較低,且可能患有其他健康問題,增加了血栓的風險。
    肥胖者 體重過重的人可能本身就有較高的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而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中可能使情況更加嚴重。
    孕婦:在懷孕期間,隨著肚子逐漸擴大,可能會因為壓迫效應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進而提高罹患血栓的風險。
    有靜脈曲張病史、血栓病史:有病史者,發生機率高。
    靜態久坐型態職業的人 那些平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工作的人,因為缺乏活動而出現症狀。

要如何預防呢?

為了減少「經濟艙症候群」的症狀,我們可以採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首先,定期活動休息非常重要,這包括站立、伸展和起身走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坐在位置上過久。同時,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也是關鍵,避免脫水,有助於減少血液的黏稠度,進而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穿著寬鬆、不束縛的衣物,特別是長時間坐飛機時,有助於促進血液的流動。此外,考慮使用輕度壓力襪,以提升腿部的血液循環,減少靜脈壓力。避免過度飲酒和咖啡,以免造成脫水。最後,如果有其他健康狀況或風險因素,建議在飛行前諮詢醫生的建議,將有助於保障我們在飛行中的身體健康。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
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特別趕在過年前跟各位分享「經濟艙症候群」,過年假期長,聽到許多人搭長途飛機出國放鬆,也有些人會反應搭飛機時,腳都會腫腫的,所以提醒各位要做好預防措施唷!免得到國外後,身體不舒服,得不償失!
另外過年期間,相信也會很多人都會卯起來打麻將,記得打一圈就起來活動一下唷!避免久坐造成下肢腫脹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喀拉!什麼是彈響髖症候群?

喀拉!什麼是彈響髖症候群?


「老師,你摸摸看我的大腿外側,摸起來會有橡皮筋滑動的感覺誒!」

「走路或是上下樓梯都會聽到髖關節的喀拉聲!」

當髖關節活動時,產生喀拉聲,有可能是「彈響髖症候群」


彈響髖症候群,顧名思義,就是髖關節被摩擦發出彈響聲,

通常彈響聲會發生在髖關節活動時,像是髖關節屈曲、旋轉等,

所以彈響聲容易發生在走路、上下樓梯或是跑步等動作,常常也會伴隨著疼痛。


髖關節怎麼會出現這個聲音呢?


這個聲音是組織摩擦到髖關節的聲音唷!是什麼組織摩擦到髖關節呢?

在分析是什麼組織摩擦到髖關節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髖關節周遭的組織吧!



髖關節由骨盆的髖臼和股骨所組成。

髖關節前側有髂肌、腰大肌、腰小肌(簡稱髂腰肌),連結到股骨內側的小轉子。

髖關節的外側,張擴筋膜肌以及髂脛束連結至股骨外側的大轉子。

所以當髖關節彎曲時,髂腰肌收縮,會摩擦到內側的小轉子。

當髖關節旋轉時,會摩擦到外側的大轉子。

有摩擦就會產生聲音或是疼痛唷!


彈響髖症候群分成3種類型⇩


1. 關節內側:髂腰肌摩擦小轉子的聲音。

通常在髖關節屈曲時,譬如說:跑步,

此外,在髖關節屈曲時做伸直的動作(聽起來很饒口),

簡單來說,就是久坐後站起的動作,也會摩擦產生疼痛唷!

而且疼痛的位置在比較深層,個案會有「疼痛在很裡面的感覺」。



2. 關節外側:髂脛束(張擴筋膜肌)摩擦到外側大轉子。

跑步或是上下樓梯的動作,容易產生摩擦。

而且這種摩擦感,會讓個案覺得「我的髖關節好像要掉出來了!」的感覺。

當髖關節產生旋轉動作時,像是打高爾夫球時的轉腰動作,

帶動下肢髖關節旋轉,也會造成症狀唷!

另外,如果像是登山者負重較重時,髖關節承受較大的力量,

也有可能產生摩擦和疼痛唷!

疼痛的位置會偏向外側,比較表層一點!



3. 關節內軟骨

當髖關節內的軟骨破裂或是關節唇有撕裂傷,也會產生聲音和疼痛唷!

疼痛的感覺較為深層且較尖銳。

通常是因為有外傷,可能是車禍、跌倒等,外力直接衝擊到髖關節而產生問題。

走路、跑步皆有可能產生症狀,尤其是單腳承重時!



🔶🔶🔶比較表🔷🔷🔷


找到造成彈響髖症候群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針對緊繃的髂腰肌、髂脛束,進行伸展運動!

✅針對關節內軟骨破裂或關節唇撕裂傷,建議尋求治療師的協助唷!


彈響髖症候群的伸展運動

接下來會跟各位介紹髂脛束和髂腰肌的伸展方法,

各位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伸展方法唷!


👉髂脛束的伸展-靠牆伸展

將身體往牆的方向靠,可以伸展後後腳的髂脛束。


👉髂脛束的伸展-按摩球伸展

將按摩球放在大腿外側,往牆的方向壓,可以分段放鬆髂脛束。



👉髂脛束的伸展-滾筒伸展

側躺在滾筒上,在大腿外側來回滾動,或是停在最緊的地方,放鬆髂脛束。



👉髂腰肌的伸展-簡單版

弓箭步,伸展後腿的髂腰肌。



👉髂腰肌的伸展-極限版

將前腳瓶放在地板上,後腳延伸,拉伸後腿的髂腰肌。

(這動作我也很難做到標準😂建議柔軟度很好的人可以嘗試)



以上是放鬆髂脛束和髂腰肌的方法,一定要試試看唷!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
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剖腹產後,我該做什麼呢?



首先恭喜各位媽媽經歷辛苦的10個月,

順利將寶寶生下來!


現在常見的剖腹產,分成一般剖腹產以及腹膜外剖腹產

(圖片來源:婦女服務資訊平台)


不管是哪一種的剖腹產,外面的傷口都是一樣的。
通常傷口會在恥骨上方,疤痕長度10-20公分。
在剖腹產時,會從最外層的皮膚➜
皮下脂肪筋膜層肌肉層。


哇!聽起來好多層呀!
需要切開好多層肌肉筋膜才會到子宮,因為肌肉筋膜被破壞,
彈性纖維受到影響,所以容易產生沾黏的現象唷!

(圖片來源:北庚天使照護妳婦產科每一日 X ESEN MAGAZINE


蛤!所以我的腹肌會被切到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可以說是否定的,怎麼說呢?
我們直接來看以下這張圖片。

剖腹產時,從皮膚外進去身體裡時,是橫向的開刀方法,
到肌肉層前還是橫向的刀法。

但!在要切肌肉時,就會改成縱向的刀法!
目的就是為了不要把腹肌肌腹切斷唷!


你會發現到,雖然改成縱向的刀法,腹肌還是被切到了呀!

但實際上,切到的是腹肌的白線,
也就是腹肌的腱鞘是肌肉周遭的結締組織,
沒有收縮能力,彈性較差,所以雖然開刀位置在白線上,

會影響到整體腹肌的張力,也會影響腹肌收縮能力,

但因為肌肉沒有被切斷,可以透過訓練將腹肌練回來唷!

所以剖腹產後還是可以進行腹肌訓練,但前提是傷口癒合完全!


接著,我們再來看,刀進入到肌肉層後呢...
若是走一般剖腹產,
肌肉層後➜腹膜層➜進入到腹膜裡➜子宮

若是走腹膜外剖腹產,
肌肉層厚➜撥開腹膜,從腹膜和膀胱中間進入(保持腹膜完整)➜子宮

你以為到子宮就結束了嗎?當然不是呀!子宮自己也有三層唷!
所以剖腹產時還要把子宮外層、子宮肌肉層和子宮內膜層切開,才把胎兒取出來唷!

講了這麼多,最主要是想讓你知道,
剖腹產會切到好多層肌肉、筋膜,
所以一定會產生沾黏唷!
而且因為開刀的深度很深,
所以沾黏不止在表層而已,深層也會有沾黏的現象唷!

沾黏在之前有討論過→常常聽到沾黏,什麼是沾黏呢?

所以剖腹產後確定傷口癒合完全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以下活動,以避免過多的沾黏!

減少沾黏四法寶
 
。腹式呼吸(躺著、坐著)
⇨透過深層呼吸幫助身體肌肉放鬆

。骨盆運動(躺著、坐著)
⇨練習骨盆底肌的發力,避免日後尿失禁或是腰痠背痛的問題

。按摩疤痕周遭的皮膚和筋膜(躺著)
⇨將周遭肌肉筋膜放鬆,用畫圓或是由下往上推的方式按摩,
也可以減少肚皮的下墜感

。活動腹部周遭的關節,譬如說:髖關節(躺著)
⇨透過活動周遭關節肌肉,促進循環以及鬆動開刀的疤痕組織

這些活動是低劑量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更放鬆,
也會讓媽媽們的疼痛下降唷!

產後雖然媽媽的身體已經卸貨了,
但需要時間讓自己身體和心理慢慢修復唷!
加上小嬰兒剛出生,媽媽們可能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小孩身上,
但記得留點時間、空間給自己!多重視自己!

請記得媽媽跟小孩一樣重要!❤️

⚠️此文章僅為衛教文章,無法完全取代醫療人員的專業評估,
若有其他相關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協助唷!

〰〰〰〰〰〰〰〰〰〰〰〰〰〰〰〰〰〰〰〰〰〰〰〰〰〰〰〰〰〰〰〰〰〰〰〰〰〰〰〰〰〰〰〰〰
IG:chian_pt_forhealth

〰〰〰〰〰〰〰〰〰〰〰〰〰〰〰〰〰〰〰〰〰〰〰〰〰〰〰〰〰〰〰〰〰〰〰〰〰〰〰〰〰〰〰〰〰

參考資料:
Sharon S. & Heba M. Cesarean Section. NCBI. 2023.
Jane S., et 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caesarean section on the health of women and children. CrossMark. 2018; 392: 1349–57.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關於我










〰〰〰〰〰〰〰〰〰〰〰〰〰〰〰〰〰〰〰〰〰〰〰〰〰〰〰〰〰〰〰〰〰〰〰〰〰〰〰〰〰〰〰〰〰

IG:chian_pt_forhealth

〰〰〰〰〰〰〰〰〰〰〰〰〰〰〰〰〰〰〰〰〰〰〰〰〰〰〰〰〰〰〰〰〰〰〰〰〰〰〰〰〰〰〰〰〰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乳癌後可以運動嗎?


 「咦?我開完刀可以運動嗎?」

「化療後好不舒服,也可以運動嗎?」

許多乳癌的姐妹,經歷過艱辛的治療過程後,
身體有許多疼痛、淋巴水腫、疲勞、緊繃感,
甚至心理層面與情緒都較為低落,
再加上藥物的副作用,身體的不舒服會更強烈。

我想,很多姐妹都會想知道,
經過乳癌治療後,到底能不能運動呢?

在這裡先跟各位賣個關子,晚點再來告訴各位答案唷!


乳癌的治療包含手術、化療、放療、賀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


乳癌的手術有許多種,不管是局切還是全切,
都會在前側胸口或是腋下留下疤痕,
疤痕會造成疼痛、沾黏、淋巴水腫以及無力的現象,
也有些姐妹會有腋網症候群的併發症。

每個姐妹使用的化療的藥物不太一樣,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可能是疲憊、嘔吐、失眠、頭暈等等,
最重要的是化療後的體力都會比較差。

放療的次數也是因人而異,根據乳癌期別以及類型而決定,
經歷放療後,除了照射部位的皮膚有破皮、水泡等的問題之外,
也有可能造成周遭肌肉纖維化,以及身體疲憊等的問題。

賀爾蒙治療與標靶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比想像中的多更多,
關節痠痛、疲勞、睡眠問題、手腳麻木、頭暈想吐等等。

加上長期要進出醫院,身體、心裡都有無比大的壓力,
這些壓力情緒也會反映在身體上,造成身體不適。

所以經歷過乳癌治療的姐妹,
生活品質變差,有疼痛緊繃感,心肺耐力差,肌力體力差
等等的許多問題。

這些乳癌治療產生的後續問題,應該做運動唷!


不同種的運動對於整體身體狀況皆有改善⇩⇩⇩

2019年的研究,比較水中運動、瑜伽和皮拉提斯
對於乳癌術後的生活品質、情緒、整體體力、社交、日常功能的改善。
研究顯示三種運動對於個面向皆有改善,
水中運動由於需要大口吸氣,且在水中有阻力會誘發更多肌肉,對於情緒調整有較大的改善,
而瑜伽對於社交改善較多。

運動對於化療、放療的副作用的疲勞也有改善⇩⇩⇩
尤其是阻力運動加上有氧訓練,效果好
若執行阻力運動時,有教練在旁調整,效果更好唷!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對於癌症後的運動指引,
每週至少3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訓練,
外加每週2次的阻力訓練(重量訓練),
阻力訓練的強度建議為:
每個動作8-15下,重量為個案承受的最大阻力的60%。

根據研究結果,
運動可以改善許多乳癌後的問題,建議做運動!


但你們一定會很好奇,

乳癌後什麼狀況下可以做運動呢?

。手術傷口癒合完全,且沒有感染
。淋巴水腫的程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體力恢復程度是否能安全外出
。藥物副作用的影響是否影響活動
。若需做化療與放療,建議在療程結束後進行運動,
若療程尚未結束,需與醫生討論


運動的注意事項:
。開刀側若還有明顯水腫現象,應該避免手撐地的動作或是負重
。若前胸疤痕較大時,建議避免趴著的動作


剛開始進行運動時,建議循序漸進,
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介入,像是基礎的皮拉提斯,涵蓋核心訓練以及伸展動作,
或是嬋柔運動,帶動全身動作同時舒展前胸以及上肢。
接著可以中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是阻力運動,包含慢跑或是輕重量的重量訓練。

把握以上原則,乳癌治療後,
就可以安全地做運動了唷!

若您還是會擔心,不確定自身的狀況是否能運動,
建議您尋求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評估唷!

〰〰〰〰〰〰〰〰〰〰〰〰〰〰〰〰〰〰〰〰〰〰〰〰〰〰〰〰〰〰〰〰〰〰〰〰〰〰〰〰〰〰〰
乳癌後,身心靈都有很大的創傷,需要時間讓自己消化吸收,
建議姐妹們參加一些癌友團體,像是花漾女孩GOGOGO
聽聽其他病友們如何走過這段艱辛的過程,
也會幫助自己找回自信唷!
同時也可以參與一些不同的課程,讓自己多一些社交互動,
心情上也會更開闊!

〰〰〰〰〰〰〰〰〰〰〰〰〰〰〰〰〰〰〰〰〰〰〰〰〰〰〰〰〰〰〰〰〰〰〰〰〰〰

IG:chian_pt_forhealth

〰〰〰〰〰〰〰〰〰〰〰〰〰〰〰〰〰〰〰〰〰〰〰〰〰〰〰〰〰〰〰〰〰〰〰〰〰〰

參考文獻:
。Daniele MT, et al (2022). Impact on fatig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exercise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pport Care Cancer. 30(6):4651-4662.
Salvatore F, et al (2022). Impact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s on physical fitnes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 a systematic review. Breast Cancer. 29(3): 402–418.
Kristin LC, et al (2019).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Roundtable. Med Sci Sports Exerc. 51(11): 2375–2390.